近日,象征著調度指揮權、屬地管理權、設備操作權的“金鑰匙”從建設單位交到運營單位手上,標志著廣州地鐵11號線軌行區及首批車站順利完成“三權”移交,逐步轉向運營籌備階段,為線路年底開通運營做好準備。
熱滑路徑數達歷史之最
日前,經過連續42個小時的連續試驗,11號線正線28個區間、54條路徑的熱滑試驗任務順利完成,刷新了廣州地鐵新線熱滑紀錄。
作為廣州首條地鐵環線,此次熱滑試驗車站多、岔區復雜、線路長、路徑多,涉及27個車站、9組交叉渡線和28組單開道岔。考慮到采取以往的組織方式需要至少96小時,為提高熱滑試驗組織效率,地鐵建設者在取得最優熱滑路徑的前提下,積極與運營部門協調增加電客車司機數量,實行分班輪換制,確保司機精神狀態良好和調度安全。
同時,中鐵二局、中鐵電氣化局兩個供電系統施工單位共安排了4個壓道組、2個送電組、6個應急搶險組、2個接觸網觀察組、12組岔區作業人員等專業分工,為熱滑試驗做好充分的準備。中鐵廣投廣州地鐵11號線總包部及廣州地鐵設計院、廣州地鐵工程咨詢公司等單位編制熱滑專項方案,并多次與運營單位進行聯合審查,制定熱滑范圍與非熱滑范圍的硬隔離措施,并以小時為單位細化限界檢查、區間沖洗、冷滑、接觸網送電、電力大聯調、工程車壓道等各項熱滑前重要準備工作。
在接連完成工程車壓道、接觸網供電等一系列準備工作后,線路正式開始熱滑試驗。試驗車經過42小時低速、中速及設計速度運行試驗,顯示接觸網受電弓弓網關系良好,電客車全程滑行順暢,取流良好,供電系統穩定可靠,輪軌關系良好,車輛運行平穩,符合電客車運行條件,熱滑試驗圓滿完成,為后續調試創造了條件。
軌行區及首批車站完成“三權”移交
施工場地狹窄、站點多、多專業交叉施工、組織困難是11號線建設普遍存在的難題,其中也包括軌行區。通過不斷優化施工方案,采用3D掃描精確建模,地鐵建設者實現接觸網無軌化施工,同時還將3D掃描技術與BIM技術有機結合,利用系統優化線纜布放,有效提升施工工效。此外,施工單位中鐵電氣化局還投入使用自主研發的第四代地鐵隧道全斷面水沖洗車,為地鐵隧道提供“洗澡”服務,也為順利完成“三權”移交贏得時間。
除軌行區外,本次還同步移交了沙涌站、鶴洞東站、大沖口站、中山八站、大金鐘站和云臺花園站6座車站。車站建設以“一站一冊”分解工序計劃,充分發揮BIM技術仿真建造優勢,提前對工程實體、圖紙、技術方案進行全面核對,避免返工現象,提高工程效率。
“三權”移交前,建設單位與運營單位密切聯動,提前明確線路各專業交接標準,編制接觸網、疏散平臺等標準化圖冊指導施工,確保后續工程驗收、實體移交質量。各專業技術人員也提前進場,增派人員參與機電設備的調試、功能驗收工作,為軌行區和車站順利接管提供技術保障。
下一步,地鐵建設者將繼續推進各車站機電安裝及其他機電系統施工,完成剩余車站“三權”移交等工作,全力保障線路年底開通運營。
國際客車展獲悉,11月5日,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24年10月份產銷數據快報。快報顯示,2024年10月,宇通客車實現銷售3221輛,同比增長43.22%。其中,大型車1321輛,同比增長10.82%;中型車1461輛,同比增長 84.94%;輕型車439輛,同比增長64.42%。 宇通客車作為國內客車行業的領軍企業,一直以來以其卓越的產品質量、先進的技術和完善的售后服務在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隨著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大力支持和推廣,宇通客車積極響應政策號召,加大新能源客車的研發和生產力度,為宇通客車的銷售增長提供了新的動力。同時,國家對公共交通的投入不斷增加,城市公交、旅游客運等領域的需求持續增長,也為宇通客車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特別推薦:上海國際客車展參觀報名? ? ??上海國際客車展展位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