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多個城市的有軌電車項目相繼面臨關閉或停運,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討論。從珠海有軌電車1號線的終止運營與拆除,到甘肅天水有軌電車項目因資金問題被通報,再到青海德令哈和云南瑞麗項目的暫停推進,以及沈陽有軌電車一度發布停運公告又刪除等事件,無不折射出國內有軌電車發展道路上的坎坷與挑戰。面對困境,分析原因,小編和您一起探討未來有軌電車走出頻頻關閉困境的可能路徑。
中國現代有軌電車的發展可以追溯到2002年,大連建成了國內第一條現代有軌電車線路。此后,在推動城軌交通制式結構多元化的形勢下,現代有軌電車憑借造價低、建設周期短、觀光性強等優勢,受到不少國內城市的熱捧。
根據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以下簡稱”協會”)的統計數據:
?
天水有軌電車:年運載乘客僅約80萬人次,收入160萬元,而年運營成本約4000萬元。
淮安、三亞等城市的客運強度均在0.1萬人次/公里·日以下,遠低于全國城軌交通平均客運強度(0.55萬人次/公里·日)。
天水有軌電車:年運營成本約4000萬元,而收入僅160萬元,虧空巨大。
瑞麗:2017年云南省委第五巡視組指出,”城市軌道交通項目預計投資56.49億元,可行性論證不夠,決策存在盲目性”。
部分城市將有軌電車作為實現城市軌道交通”零的突破”的重要抓手,忽視了對其能否承擔本城市快速、大運量骨干交通功能的客觀分析。
大多數城市有軌電車以示范功能為主,數量只有1~2條。
整體投運線路里程在50公里以上的只有沈陽和武漢。
部分線路作為新區、開發區與市區的接駁線使用,但新區客運量可預見地低。
未能成網的情況下,這些線路的交通功能難以充分發揮。
通過實時調度優化、智能維護預警等手段,提高運營效率,降低成本。
將有軌電車系統與智能電網、分布式能源系統相結合,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
探索有軌電車在城市物流配送等領域的應用,拓展其功能邊界。如德國試點有軌電車最后一英里送貨服務
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為城市群建設提供新的交通解決方案。
注重線網規模,避免單一線路孤立運營。
優先考慮在客流需求較大的區域布局有軌電車線路。
加強與其他交通方式的銜接和換乘,提高整體網絡效率。
小編認為,未來,有軌電車仍可能在特定城市和場景下發揮重要作用。關鍵在于準確把握其適用條件,在規劃、建設和運營各環節中不斷優化。通過政府、企業和公眾的共同努力,相信中國的有軌電車發展終將找到適合本土特色的發展道路,為城市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本文僅作者個人觀點,僅供交流不代表行業意見和本公眾號立場)
國際客車展獲悉,11月5日,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24年10月份產銷數據快報。快報顯示,2024年10月,宇通客車實現銷售3221輛,同比增長43.22%。其中,大型車1321輛,同比增長10.82%;中型車1461輛,同比增長 84.94%;輕型車439輛,同比增長64.42%。 宇通客車作為國內客車行業的領軍企業,一直以來以其卓越的產品質量、先進的技術和完善的售后服務在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隨著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大力支持和推廣,宇通客車積極響應政策號召,加大新能源客車的研發和生產力度,為宇通客車的銷售增長提供了新的動力。同時,國家對公共交通的投入不斷增加,城市公交、旅游客運等領域的需求持續增長,也為宇通客車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特別推薦:上海國際客車展參觀報名? ? ??上海國際客車展展位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