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復興號動車通過大瑞鐵路大保段瀾滄江特大橋
“滇處巖疆、山谷險阻、行路之難,視蜀道而過之”,這是《云南通志》中對橫斷山脈的描述。大瑞鐵路大保段地處橫斷山脈南部,要在這樣的地質條件下架橋、打隧,對于鐵路建設者們來說,考驗的不僅僅是解決技術難題的智慧,更是“千磨萬擊還堅勁”的毅力。
瀾滄江特大橋:
創下橋梁建設史上三項世界第一
大瑞鐵路指揮部總工程師曾勁介紹,大瑞鐵路于2008年開工,采取大理至保山、保山至瑞麗分段建設模式。其中,全長133.66公里的大保段共有橋梁34座、隧道21座,施工難度國內外罕見。大保段的瀾滄江特大橋、大柱山隧道、杉陽隧道等工程,都是非常難啃的“硬骨頭”。
飛跨瀾滄江天險的瀾滄江特大橋,是大保段的代表性工程。大橋全長528米,主跨342米,距離江面高差270米,相當于90層樓的高度。河谷每年有近8個月的時間都是風季,風最大的時候達10級以上,有些體重比較輕的工人,必須扶著東西才能在橋面上慢慢走動。
橋面合龍后,這座大橋創造了三項世界第一:世界建橋史上首次采用二次豎轉工法施工;二次豎轉角度之和達到130度,為世界橋梁施工最大紀錄;豎轉鋼拱架的重量當時達到了2500噸,創下世界橋梁施工最重紀錄。這為我國在高山峽谷地區建設大橋積累了寶貴經驗,彰顯出我國橋梁建設的世界領先水平。
大柱山隧道、杉陽隧道:
施工現場“水深火熱”,風險奇高
大保段大柱山隧道穿過6條地質斷層,施工難度極高。被看作是隧道掘進過程中情況最棘手的“突泥涌水”,在這里只是家常便飯。隧道的建設者要面對“水深火熱”的終極考驗。大柱山隧道入口方向經常出現“突泥涌水”,最大瞬時涌水量高達每小時12000余立方米,相當于10分鐘注滿一個標準泳池,工人們在齊腰深的水里幾乎無法站穩。隧道出口方向面臨的問題是“火”——這里地溫很高,水汽在40多攝氏度的環境中彌漫,讓人感覺悶熱難耐、無法喘息,工人們不得不躺在冰塊上降溫。加之圍巖軟弱破碎,巖爆現象頻繁發生。洞里排出的水形成了一條流淌多年不斷的瀑布。
杉陽隧道自2008年開工以來,先后發生溜坍、坍塌、突泥、涌水等地質災害達700余次。在國內施工的鐵路山嶺隧道中,是掘進難度最大、安全風險最高的一條。隧道施工怕軟不怕硬,當地的滇西紅層地質遇風就崩解、遇水就成泥,工人們把這種情況形象地比喻成“在豆腐里打洞”,即使是用雙層大型鋼拱架進行支護,巨大的高地應力還是會將拱架如同擰麻花一般變形折斷。在這里施工,日平均進度僅有0.6米,艱難程度可想而知。
國際客車展獲悉,11月5日,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24年10月份產銷數據快報。快報顯示,2024年10月,宇通客車實現銷售3221輛,同比增長43.22%。其中,大型車1321輛,同比增長10.82%;中型車1461輛,同比增長 84.94%;輕型車439輛,同比增長64.42%。 宇通客車作為國內客車行業的領軍企業,一直以來以其卓越的產品質量、先進的技術和完善的售后服務在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隨著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大力支持和推廣,宇通客車積極響應政策號召,加大新能源客車的研發和生產力度,為宇通客車的銷售增長提供了新的動力。同時,國家對公共交通的投入不斷增加,城市公交、旅游客運等領域的需求持續增長,也為宇通客車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特別推薦:上海國際客車展參觀報名? ? ??上海國際客車展展位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