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隨著“同城二號”盾構機緩緩離開江底,軌道交通資陽線寶臺大道站~萇弘廣場站區間右線盾構順利穿越沱江,安全完成425米沱江段關鍵性節點掘進——這是成都軌道交通首次成功采用雙模盾構長距離穿越長江支流,寶臺大道站~萇弘廣場站區間也成為千里沱江上首座具有交通功能的盾構隧道。
寶臺大道站~萇弘廣場站區間場地布置圖
軌道交通資陽線是成都首條跨市域軌道交通線路,是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促進成資同城化發展的標志性工程。為全面落實省委、市委部署安排,成都軌道集團全面統籌參建各方奮力沖刺、提能加速,截至目前,線路車站已全部封頂,盾構掘進已完成總掘進量的70%。
地層結構復雜 穿越多個重大風險源
盾構機“在黑夜中穿針引線”
寶臺大道站~萇弘廣場站區間位于資陽市主城區,下穿長江一級支流沱江以及沱江一橋等重大風險源,堪稱資陽線全線“最難區間”。該區間全長2448.74米,左線正下穿沱江長度為395米,右線正下穿沱江的長度為425米,隧頂距河底距離為15.2米,最深處達地下55米,埋深變化大,主要地層為中風化泥巖及砂巖地層。
在這種復雜地層中掘進,盾構機易出現管片上浮、刀盤結泥餅、盾構包裹、盾尾滲漏水等現象,加之穿越環境無任何光源,盾構機堪比“在黑夜中穿針引線”,對安全掘進技術提出巨大的挑戰。
電拼車正在運輸管片及渣土
采用土壓+泥水雙模盾構機施工
更安全更智能
為保證工程順利推進,成都軌道集團多次組織參建單位進行現場勘查、分析、討論,邀請國內盾構領域知名專家進行細致研討,決定采用土壓+泥水雙模式盾構機進行掘進施工。
“相對于傳統盾構,雙模盾構機可根據現場掘進地質地層和風險源等實際情況,靈活進行土壓和泥水兩種模式的切換。安全性能更高,綜合優勢更加明顯。”成都軌道建設管理有限公司項目管理一中心副主任王兵介紹,本次穿越施工選定的盾構機開挖直徑達8.24米,兼具泥水與土壓平衡盾構機施工優勢,能夠根據地質條件在兩種模式之間切換,通過三維可視化實時顯示、重點施工部位精確注漿、對盾構操作進行遠程智能化監控等系列措施,全面保障盾構安全高效掘進。
狠抓施工安全嚴控施工過程
盾構安全高效穿越沱江
針對雙模盾構首次穿江的特別危大風險源施工,成都軌道集團組織參建單位先后進行了桌面和實戰應急演練,嚴格控制掘進參數及出土量,并主動對接相關單位進行穿江期間巡航互動,為盾構安全穿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為精確掌握盾構下穿沱江過程中的地質情況,成都軌道集團聯合中國鐵建昆侖投資集團、中鐵十四局采用聲吶、高密電、有限元分析等科技手段,精確掌握穿江段地質情況。
在穿越過程中,成都軌道集團請盾構專家組駐場指導施工,每50環形成階段小結,定期將每環掘進參數、管片姿態、地表沉降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加強管片選型、拼裝過程質量控制,及時進行二次注漿及封水環施作。穿江期間,盾構成型管片無錯臺或滲漏情況,平均日掘進12米,順利實現了雙線穿江盾構安全、高效施工,為后續類似施工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下一步,成都軌道集團將堅持積極融入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全速推進軌道交通資陽線后續施工任務,充分發揮軌道交通建設主力軍作用,為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構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貢獻力量。
國際客車展獲悉,11月5日,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24年10月份產銷數據快報。快報顯示,2024年10月,宇通客車實現銷售3221輛,同比增長43.22%。其中,大型車1321輛,同比增長10.82%;中型車1461輛,同比增長 84.94%;輕型車439輛,同比增長64.42%。 宇通客車作為國內客車行業的領軍企業,一直以來以其卓越的產品質量、先進的技術和完善的售后服務在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隨著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大力支持和推廣,宇通客車積極響應政策號召,加大新能源客車的研發和生產力度,為宇通客車的銷售增長提供了新的動力。同時,國家對公共交通的投入不斷增加,城市公交、旅游客運等領域的需求持續增長,也為宇通客車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特別推薦:上海國際客車展參觀報名? ? ??上海國際客車展展位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