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地鐵建設按下“加速鍵”,二期規劃各條線路不斷掀起大干快進熱潮。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地鐵建設背后的那些“硬核技術”。
在濟南軌道交通6號線施工現場,盾構機正在20多米的地下轟鳴著向前掘進。如此“龐然大物”在地下挖開一條“隧道”,是如何實現土層壓力不會變化的?
據現場負責人介紹,在盾構機下穿過程中,目前常用的是土壓平衡模式。也就是說,盾構機在封閉掘進的同時,靠氣壓、泡沫等填充物保證土層壓力,能更好地控制地表沉降。還可以理解為,在盾構掘進的同時,將一個建筑結構在全封閉環境下進行建造,并能保證一次成形。相較于傳統暗挖施工,土壓平衡的盾構施工模式能大幅降低地層應力損失,減少對周圍環境和地下水資源的影響。
在濟南軌道交通4號線鳳凰路站至林家莊站、林家莊站至雪山路站這兩個區間,盾構所產生的泥渣量約為16萬立方米。這些泥渣若充分加以利用,可大幅度提高工程進度,反之則會成為“拖油瓶”。
為充分利用泥渣,該區間創新運用盾構渣土水分離設備,可將掘進中產生的泥渣歸類,將水過濾至水池,泥土壓成泥餅,并將石子篩選出來。該裝置的使用,能將施工速度提高30%-40%,同時可節約成本約80萬元。
濟南軌道交通4號線山大路站地下巖體相對完整,硬度平均達到50兆帕,因鄰近居民區,項目部決定實施跨專業操作,用礦山鋸進行施工,可以最大程度減少噪音對市民生活的影響。
礦山鋸施工技術較為復雜,且切割深度一次不得超過10厘米。投入使用后,硬巖被切割成一塊一塊的石頭從地下搬運上來。切割完成的石塊,用挖掘機或者叉車配合履帶吊出清運。
為加固地下土層,4號線建設過程中投入使用了三軸攪拌樁技術,這項技術主要是用于對軟土層地形加固,利用攪拌樁機將水泥噴入土體并充分攪拌,使軟土變硬從而提高地基強度。據項目負責人介紹,三軸攪拌樁技術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施工技術,通常會在加固完成的第28天達到地層硬化的效果。
沖刺四季度,地鐵在行動。一個個“硬核技術”聚“指”成“拳”,助力濟南軌道交通集團各項建設加速推進,為確保完成“項目突破年”目標任務、加快建設新時代國內一流地鐵集團注入源源不斷的科技力量。
國際客車展獲悉,11月5日,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24年10月份產銷數據快報。快報顯示,2024年10月,宇通客車實現銷售3221輛,同比增長43.22%。其中,大型車1321輛,同比增長10.82%;中型車1461輛,同比增長 84.94%;輕型車439輛,同比增長64.42%。 宇通客車作為國內客車行業的領軍企業,一直以來以其卓越的產品質量、先進的技術和完善的售后服務在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隨著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大力支持和推廣,宇通客車積極響應政策號召,加大新能源客車的研發和生產力度,為宇通客車的銷售增長提供了新的動力。同時,國家對公共交通的投入不斷增加,城市公交、旅游客運等領域的需求持續增長,也為宇通客車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特別推薦:上海國際客車展參觀報名? ? ??上海國際客車展展位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