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齊齊哈爾四達鐵路設備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里,搶工期、趕進度,上演著“開門紅”的火熱景象。近日,記者來到這里,探尋企業近三年營業收入平均增長率達45%的秘訣。
自動上料下料、數據化采集、軸承壓裝……設備組裝調試,四軸機械臂與全自動壓裝機無縫銜接,整套作業過程一氣呵成。“我們圍繞軸承壓裝,研制了這套智能操作系統,采用機械臂自動更換壓裝引套及壓頭設備,在壓裝過程中自動定位軸承內部中隔圈,使得更換引套及壓頭的時間由60分鐘壓縮至兩三分鐘,操作人數從15人縮減到無人值守。”公司副總工程師彭世全仔細為企業計算著降本增效的精細賬。
據悉,作為2021年我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該套軸承壓裝機通過機械臂自動抓取軸承,解決了人員搬運軸承勞動強度大的問題。在壓裝過程中,通過智能檢測自動定位軸承內部中隔圈,自動旋轉軸承并檢測軸承是否卡滯,自動讀取輪對軸頸數據、輪對檢修數據自動流轉,壓裝過程中數據自動校核,壓裝完成后軸承壓裝數據自動判斷。通過無人值守智能檢測實現了對多種不同型號軸承的自動轉換、連續壓裝,同時提高了壓裝效率,節約了勞動成本,設備信息通過HMIS網絡實現數據共享。
“我們自主研發的這套設備,機械手夾具可實現工序自動組裝,改善了壓裝精度和壓裝平穩性,研制出了無障礙檢測系統。”彭世全告訴記者,過去在鐵路動車、機車、客車、貨車及軌道交通領域,全路各車輛段車輛軸承壓裝機的引套和壓頭無法自動更換,各種不同規格的引套和壓頭也是依靠人工手動更換,費時費力。現在團隊通過研制具有多個關節的機械手夾具,能夠像人手一樣靈活,自動適應不同規格輪對的軸承壓裝作業。
靈活的“四肢”,離不開聰明的“大腦”。據彭世全介紹,該套設備采用位置補償的方式,對機械臂的當前空間位置進行定位,通過迭代學習控制算法,跟蹤學習引套抓取和壓頭更換過程中的運動軌跡,經過重復學習,記錄相關動力學參數,減小更換誤差,提高壓裝效率。
從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離不開高端裝備“脫胎換骨”式的迭代升級。如何帶動新一代的高端裝備發展,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塑造新動能新優勢,不斷開創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四達鐵路董事長兼總經理彭傳水表示,企業在成長發展的20多年里,一直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耕數字化高端智能裝備研制,以科技創新推動數字化智能軌道交通裝備高質量發展。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四達鐵路逐年加大研發投入力度,2019年以來,企業研發投入約為年均營業收入的9%,2022年研發投入1000余萬元,同比增長25%。
持續的科技創新使四達鐵路獲得了一系列成果,至今企業相關成果獲得專利授權170余項,近五年來,軸承退卸傳輸線及智能分揀裝置、鐵路客車軸箱檢修輸送線、貨車車門檢修流水線等20項成果通過省科技廳科技成果登記,智能化全自動軸承壓裝機研究、鐵路貨車軸承退卸分類機械手研制、客車軸箱組裝機器人的研制等18項成果通過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科學技術評審。80余項自主研發的專利成果正在逐步轉化為生產力。
2023年度,四達鐵路技術合同備案約40項,企業激勵措施落實高效,內部管理規章制度健全,區域或行業的示范帶頭作用顯著,創新平臺資源共享推動成果高品質快速落地。相關成果已應用到鐵路總公司各鐵路局中車集團、國能集團、大秦集團、礦業集團等300家鐵路及城市軌道交通用戶單位。
企業穩步發展的背后,離不開政策助力賦能。近五年來,省科技廳、齊齊哈爾市科技局對企業研發投入后補助、省級創新基地獎勵、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立項支持、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方向項目立項、省技術轉移機構市運行獎勵、市重點攻關項目獎勵約400萬元。依托這些支持,企業的科技成果轉化落地邁上一個新臺階。
“下一步,我們將不斷提升研制實力,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效率,推進智能化車間和智能化工廠的產業化進程,拉動行業集群發展,帶動相關產業鏈就業和效益,推動可持續發展。”談起未來,彭傳水信心滿滿。
國際客車展獲悉,11月5日,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24年10月份產銷數據快報。快報顯示,2024年10月,宇通客車實現銷售3221輛,同比增長43.22%。其中,大型車1321輛,同比增長10.82%;中型車1461輛,同比增長 84.94%;輕型車439輛,同比增長64.42%。 宇通客車作為國內客車行業的領軍企業,一直以來以其卓越的產品質量、先進的技術和完善的售后服務在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隨著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大力支持和推廣,宇通客車積極響應政策號召,加大新能源客車的研發和生產力度,為宇通客車的銷售增長提供了新的動力。同時,國家對公共交通的投入不斷增加,城市公交、旅游客運等領域的需求持續增長,也為宇通客車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特別推薦:上海國際客車展參觀報名? ? ??上海國際客車展展位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