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大冶市綠電綠氫制儲加用一體化氫能礦場綜合建設項目開工儀式舉行。該項目總投資預計52億元,涵蓋光伏發電、綠電制氫、巖穴及地下分布式儲氫、管道輸氫、氫能應用、氫能產業園、數字化管理平臺等7大板塊。項目建成后,將形成制氫、儲氫、加氫、用氫的氫能源全產業鏈生態,打造黃石地區首個氫能產業園,構建千億級新型氫能產業及氫能礦用機械產業鏈,對推動大冶加快從傳統產業向新能源產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氫云鏈獲悉,綠電制氫環節由光谷東國投聯合華能長江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選擇大冶工礦修復地新建三座綠電制氫工廠,運用2MWPEM純水制氫工藝及1300Nm3/h堿性電解水制氫工藝,直流電耗小于等于4.2kwh/Nm3,電流密度大于等于0.4A/cm2。項目年制氫4500萬標方,副產氧氣2250萬標方,氧氣全部就地消納,從而有效降低制氫成本。
日前,該項目進行了制氫工廠一期EPC項目的招標,一期工程將新建兩座綠電制氫工廠,配套光伏電站總規模300MW,配套建設加氫綜合站,搭建市級氫能產業智慧運管平臺與城市氫能數字化治理體系,動力運輸設備運用及相關配套設施建設,總預算規模為1.2億元,預計于2023年6月10日開工。
從項目規劃來看,綠氫主要的消納場景包括交通和天然氣摻氫兩方面。其中交通領域預計將投資11億元,在全市礦山等重點領域推廣氫能重卡、礦卡、礦用機械設備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而在燃氣摻氫方面,將利用輸氫管道從綠氫工廠直接輸送氫氣至市內幾大用氫企業,在用戶端進行天然氣摻氫燃燒使用,目前已由大冶華潤燃氣有限公司開展實驗性建設,達成天然氣管道摻氫意向,待應用技術成熟后,大規模推廣天然氣摻氫應用,促進氫能規模消納,推動氫能產業健康發展。
據交通運輸部7月7日消息,2023年6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295條,運營里程9728.3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12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4.4億人次,進站量14.7億人次。6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5億人次、降低2.2%,同比增加6.7億人次、增長37.7%,較2019年月均客運量增加4.5億人次、增長22.6%。6月份客運強度平均水平為0.523萬人次每公里日,較2019年全年客運強度平均水平降低4.3%。 本月新增運營里程75.4公里。其中,新增運營線路3條(蘇州地鐵11號線、西安地鐵16號線和蘭州地鐵2號線),新增運營區段2個(長春地鐵4號線南延線、西安地鐵2號線二期南北延伸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