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智慧一號”盾構在軌道交通6號線鳳凰路站始發,開啟了“濟南造”盾構2.0時代。記者在采訪中獲悉,“智慧一號”搭載上“五官一腦”,可以實現更智能的操作。
此前的7月30日至31日,在2022黃河流域軌道交通高質量發展論壇上,由山東大學和濟南軌道交通集團聯合研發的高端智能盾2.0系統已經“驚艷亮相”,成為當時人們關注的焦點。據了解,高端智能盾構2.0系統具有多源地質感知、刀具磨損實時監測、同步注漿自動檢測及大數據實時收集與分析等特點,為預報和解決盾構施工中的突水涌砂、地面塌陷、氣體災害、刀具刀盤損害等重要難題提供了途徑。山東大學齊魯交通學院常務副院長李利平告訴記者,“濟南造”盾構已經迎來“2.0智能時代”,搭載上“五官一腦,讓盾構之旅變得更加智能。“五官”即五個器官,包含“眼睛”(地質預報)、“耳朵”(地層特征感知)、“鼻子”(氣體環境監測)、“神經”(滾刀實時監測)、“體檢器”(同步注漿檢測)。“一腦”即“大腦”(輔助決策支撐)。“五官一腦”共六套智能裝備系統。
眾所周知,濟南地下有很多泉水和溶洞,地鐵盾構機在運行過程中,能否提前預知泉水區和溶洞非常關鍵。這就像人晚上開車沒有車燈,前面又坑坑洼洼,非常危險。給盾構機裝上“眼睛”,就可以“看”清楚前面溶洞的大小和位置,包括地下水的情況。給盾構機裝上“耳朵”,是為了解決地質多變問題。尤其是濟南的巖石非常硬,甚至是上軟下硬,盾構機經過時,就像人在軟食物中突然咬到硬塊,容易硌壞牙齒。“耳朵”可以聽聲辨位,幫助盾構機提前預知危險,并采取相應的智能對策。“鼻子”則可以“聞”出來地下的甲烷等危險氣體,也能測出施工區域的粉塵濃度等。“神經”主要安裝在盾構機刀盤上,可以實現滾刀實時監測,給人們提示盾構機的頭刀是否需要更換。“體檢器”主要實現同步注漿檢測,保障地鐵的建造質量。“五官”為“大腦”提供各種實時信息,助力“大腦”給出智能輔助決策建議,給地鐵建設者提供參考。
背景資料:2016年5月,濟南生產制造的山東省首臺大直徑地鐵隧道盾構機“開拓一號”正式下線,“濟南造”盾構機異軍突起,目前下線數量已超百臺,服務于北京、鄭州、廣州、深圳、濟南等十余個城市的軌道交通項目。為進一步提升盾構機智能化水平,濟南軌道交通集團依托山東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超大斷面隧道智能一體化盾構機關鍵技術與裝備產業化”,主導了盾構機系列搭載裝備研發。2022年5月20日,濟南軌道交通集團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術才、日本早稻田大學教授小泉淳等國內外9位專家組織論證會。會議論證了由濟南軌道交通集團、山東大學、山東軌道交通研究院等單位共同完成的盾構智能搭載裝備及實施方案。搭載裝備主要包含地質預報(眼睛)、地層特征感知(耳朵)、氣體環境監測(鼻子)、滾刀實時監測(神經)、同步注漿檢測(體檢器)與輔助決策支撐(大腦)六套智能裝備系統。專家組對項目成果給予高度評價,一致認為智能化搭載給盾構施工重大難題提供了解決方案,標志著盾構智能裝備研發、智慧決策施工研究取得實質性進展,“濟南造”盾構機進入“2.0智能時代”。
據了解,搭載了“五官一腦”的“濟南造”智能盾構,將在軌道交通6號線、4號線等工程開展現場試驗,不斷提升裝備的可靠性與適用性,為泉水保護與綠色地鐵建設提供重要裝備支撐。進一步推動盾構裝備信息化感知、智能化決策、智慧化掘進,實現智能盾構高端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
國際客車展獲悉,11月5日,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24年10月份產銷數據快報。快報顯示,2024年10月,宇通客車實現銷售3221輛,同比增長43.22%。其中,大型車1321輛,同比增長10.82%;中型車1461輛,同比增長 84.94%;輕型車439輛,同比增長64.42%。 宇通客車作為國內客車行業的領軍企業,一直以來以其卓越的產品質量、先進的技術和完善的售后服務在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隨著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大力支持和推廣,宇通客車積極響應政策號召,加大新能源客車的研發和生產力度,為宇通客車的銷售增長提供了新的動力。同時,國家對公共交通的投入不斷增加,城市公交、旅游客運等領域的需求持續增長,也為宇通客車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特別推薦:上海國際客車展參觀報名? ? ??上海國際客車展展位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