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西安交大科研團隊在氫儲運、儲能陶瓷電容器、凝膠材料、全固態鋰電池等方面取得了成果和突破。
跟著交小童,一起看看交大科研成果吧~
成永紅教授團隊
破解氫氣儲運難題
近日,由西安交通大學、西咸新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主辦的秦創原科技成果產業化暨一九零八新能源新型儲氫材料與氫動力電源產品發布會舉行。
發布會現場,成永紅教授介紹了氫儲運技術的由來和未來的產業發展方向,同時發布“兩條高密度固態復合儲氫材料中試線投產”“三類基于固體儲氫材料的氫動力電源”“一款氫能混合動力觀光車”等系列成果。
科研成果
氫儲運是氫能產業鏈的關鍵環節,氫氣儲運效率低、安全隱患大、成本高等難題,成為產業發展的瓶頸。
2012年,西安交通大學成立新型儲能與能量轉換納米材料研究中心,圍繞儲能與能量轉換從材料進行原始創新。在成永紅、張錦英等教授的帶領下,該研究中心開發出一種石墨烯界面納米閥技術,在微米的金屬氫化物上實現納米石墨烯的封裝,成功解決金屬氫化物空氣安全和可控釋氫難題,研制出可以放在手上的復合儲氫材料。它可以滿足氫氣大規模存儲與運輸需求,并能廣泛用于工業制氫、電力儲能、移動應用等場景,為氫能儲、運、用提出了新方案。
依托西安交通大學“金屬氫化物@石墨烯復合固態儲氫材料”原創成果,成永紅教授成立西安一九零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讓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走向生產線。7月,該公司兩條日產百公斤級鈉鈣基和鋁鈉基復合儲氫材料循環中試線建成投產,實現“金屬制備—金屬氫化—復合材料制備—釋氫副產物回收利用”全技術鏈條驗證,材料儲釋氫重量密度最高14%以上,可為氫氣的大規模存儲與遠距離運輸提供更有效的解決方案。目前,該公司已完成單套系統年產3000噸的工藝包設計,為后續大規模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人物介紹
成永紅教授為國家級人才計劃獲得者、西安交大領軍學者。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作為子項目負責人參與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策劃并參與了國家電網公司重大科技項目子項目4項、國家電網公司“十五”攻關項目1項、國家科技攻關項目1項、省級攻關項目2項、校企合作橫向課題多項。
特別推薦: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展現場參觀報名
國際客車展獲悉,11月5日,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24年10月份產銷數據快報。快報顯示,2024年10月,宇通客車實現銷售3221輛,同比增長43.22%。其中,大型車1321輛,同比增長10.82%;中型車1461輛,同比增長 84.94%;輕型車439輛,同比增長64.42%。 宇通客車作為國內客車行業的領軍企業,一直以來以其卓越的產品質量、先進的技術和完善的售后服務在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隨著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大力支持和推廣,宇通客車積極響應政策號召,加大新能源客車的研發和生產力度,為宇通客車的銷售增長提供了新的動力。同時,國家對公共交通的投入不斷增加,城市公交、旅游客運等領域的需求持續增長,也為宇通客車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特別推薦:上海國際客車展參觀報名? ? ??上海國際客車展展位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