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世界首條高鐵海底隧道——汕(頭)汕(尾)鐵路汕頭灣海底隧道施工現場一片忙碌。雖不像室外作業一般直接面對太陽炙烤,但身處悶熱、高濕的特殊工作環境中,再加上大功率機械散發的熱量,每名工人都揮汗如雨。項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隧道掘進長度已達5335.4米,建設進度過半。
汕汕鐵路是廣東省交通運輸部門加快推進鐵路項目建設,大力推進地方鐵路市場化改革的真實寫照。從國內第一條省方自主投資建設運營的城際鐵路開通,到國內第一條省方自主投資建設的時速350公里高鐵開工建設,再到地方標準《城際鐵路設計細則》出臺,近年來,鐵路建設“廣東經驗”不斷豐富。
目前,廣東在建30個省管鐵路項目,里程達1929公里,下半年計劃新開工省管鐵路項目11個。至2025年年底,廣東省鐵路運營里程預計將達6500公里,“軌道上的大灣區”基本建成。
多種模式吸引市場主體參與投資
去年12月,廣東省自主投資建設管理的時速350公里高鐵——珠(海)江(門)肇(慶)高鐵江門至珠三角樞紐機場段開工建設;今年7月7日,粵東城際鐵路“一環一射線”汕頭至潮汕機場段、揭陽南至揭陽段等5個項目初步設計獲批,總設計概算約509億元。
為充分發揮高鐵、城際鐵路對大灣區經濟和社會融合發展的引領帶動作用,廣東省交通運輸廳按照城際鐵路“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籌運營”的要求,著力推進鐵路建設管理改革,先后采用路省合資、省方獨資、省市合作等多種模式,廣泛吸引各類市場主體參與鐵路投資和建設。目前,粵東城際鐵路和廣州、深圳都市圈大部分城際鐵路項目均引進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建設。
立足地方鐵路發展實際,廣東省將大灣區城際鐵路劃分為廣州和深圳兩大都市圈城際鐵路,分別由廣州市、深圳市負責項目的前期研究、設計、投資等工作,進一步提升地方鐵路行業治理能力。同時,廣東創新建立鐵路“上下聯動”的協同監管機制,“上”與廣州鐵路監督管理局開展聯合監管,“下”落實地市鐵路主管部門的屬地監管職責,充分發揮主管部門“就近監管、就便監管”作用。
城際鐵路公交化運營
7月15日,家住清遠的黃先生從清遠市清城站乘坐城際列車,歷時39分鐘抵達廣州白云機場北站,隨后換乘地鐵到珠江新城上班。“以往開車又累又慢,遇上堵車2個小時都到不了,現在不到1個半小時就到公司了。”黃先生高興地說。
廣清城際鐵路、廣州東環城際鐵路的開通,進一步縮短了廣州、清遠兩市的距離。一天42趟次的發車密度和最快15分鐘的發車間隔,讓兩地市民大呼“方便”。
近年來,廣東省交通運輸部門借鑒地方城市軌道交通“小編組、高密度、公交化”等運營經驗,優化城際鐵路運營服務,推動調度、票務、安檢、應急等一體化運營管理。
為進一步提升運營效率和服務水平,廣東先行應用城際鐵路多元乘車支付票務系統,采用“大站停+站站停”組合,以及旅客站臺候車、隨到隨走的公交化運營模式,滿足群眾多樣化的出行需求。今年4月,廣深城際鐵路已按照日常線、周末線、高峰線和“一日一圖”策略組織列車開行。
接下來,廣東將大力推進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構建廣東特色的城際鐵路技術標準體系,深化改革建設管理機制體制,加快建成以大灣區為核心、“四向拓展”的高鐵主骨架和“三極三軸放射”大灣區城際鐵路網,實現城際鐵路“互聯互通、換乘便捷、一票通達”。
國際客車展獲悉,11月5日,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24年10月份產銷數據快報。快報顯示,2024年10月,宇通客車實現銷售3221輛,同比增長43.22%。其中,大型車1321輛,同比增長10.82%;中型車1461輛,同比增長 84.94%;輕型車439輛,同比增長64.42%。 宇通客車作為國內客車行業的領軍企業,一直以來以其卓越的產品質量、先進的技術和完善的售后服務在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隨著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大力支持和推廣,宇通客車積極響應政策號召,加大新能源客車的研發和生產力度,為宇通客車的銷售增長提供了新的動力。同時,國家對公共交通的投入不斷增加,城市公交、旅游客運等領域的需求持續增長,也為宇通客車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特別推薦:上海國際客車展參觀報名? ? ??上海國際客車展展位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