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把這些(五大燃料電池城市示范群)從北到南連起來,我們能不能搞一條氫能高速?”
近日,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在2022中國汽車論壇會議上如此表示。他認為中國氫能產業的發展還需要更大范圍的示范,“至少也得像當年‘十城千輛’這樣的規模,要在產業規劃里邊能夠把它推動下去。”在萬鋼看來,現在已經到了氫能汽車發展最好的時候,在“雙碳”目標的壓力下,中石化、中石油等相關企業面對能源轉型都表現出了焦慮和積極的一面,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上近1200輛氫能汽車實現減碳2200多噸的例子,也已經證明了氫能汽車在減排方面巨大的應用前景。
目前,國內已規劃了京津冀、河北、河南、上海和廣東五大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群,跨城市示范已經不斷落地。而其他暫未進入示范城市群的城市, 也有地方性的鼓勵政策。例如,科技部在山東省推動“氫進萬家”項目,以青島港、濰坊港和膠濟高速為支撐點,將山東的可再生能源和山東的工業副產氫氣組合起來,對氫氣在車、船和倉庫等應用端,做了全方位的試驗。萬鋼表示,現在已經到了擴大氫氣應用示范范圍的時刻。“記得我們當年搞電動汽車的時候,京滬高速也是造充電樁最快的一個,然后(電動汽車)逐漸地鋪開。我估計明年大概用一年的時間這個高速公路就能開通。”加速氫能汽車的普及,將可以較好地解決當前商用車新能源化進展緩慢的問題。
雖氫能汽車符合低碳綠色發展趨勢,但制、儲、運、加等環節成本仍居高不下,而商用車的使用場景有較為固定的運營路線,可以大大降低應用氫能的成本。在商用車新能源化進展緩慢之外,新能源化區域發展不平衡以及充換電、加氫網絡、車路協同等基礎設施相對滯后等問題,同樣需要重視。對此萬鋼提出,要進一步提高純電動汽車的環境適應性、安全性和經濟性,讓其可以充分滿足我國廣袤的東北、西北地區人們的需求。而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和企業加快混合固液電池、全固態電池的研發。另外,西北、東北地區的新能源汽車需求與內燃機產能的利用相互結合,既可以滿足廣大消費群體的出行需求,又可以帶動傳統動力系統的轉型升級。
“我們國家有2700多萬輛汽車內燃機的產能,怎么樣能夠把這些產能帶到新能源汽車的賽道上來,我覺得還是要統籌推進內燃-電力驅動的高效化。”萬鋼說。而統籌推進內燃-電力驅動的高效化的方法在于大力發展插電式、增程式的混合動力汽車。今年上半年,插電式、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達到53.4萬輛,同比增長了1.7倍,市場滲透率達到5.2%,綜合油耗已經控制在百公里2升以內,現在在向1升以下發展。“內燃機仍然要發展,發展的方向實際上要從高功率密度向高效率發展。這個高效率就是找到它和電機適配的最佳點,使它在最低排放的情況下達到發電的最高效率。這可能是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萬鋼提出,特別是西部地區,因為城鄉距離遠、溫差大等實際情況,對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冬季汽車動力系統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插電、增程式汽車更遠的續航以及內燃起動的預熱作用,更適用于這些地區。萬鋼還呼吁,中國要持續推動汽車與能源、道路、云技術等多領域的跨界融合,從而構建新能源汽車智能操作系統、綠色低碳可持續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循環。只有這樣,新能源汽車產業才能加速邁向電動、智能、低碳、可持續發展的新征程。
國際客車展獲悉,11月5日,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24年10月份產銷數據快報。快報顯示,2024年10月,宇通客車實現銷售3221輛,同比增長43.22%。其中,大型車1321輛,同比增長10.82%;中型車1461輛,同比增長 84.94%;輕型車439輛,同比增長64.42%。 宇通客車作為國內客車行業的領軍企業,一直以來以其卓越的產品質量、先進的技術和完善的售后服務在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隨著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大力支持和推廣,宇通客車積極響應政策號召,加大新能源客車的研發和生產力度,為宇通客車的銷售增長提供了新的動力。同時,國家對公共交通的投入不斷增加,城市公交、旅游客運等領域的需求持續增長,也為宇通客車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特別推薦:上海國際客車展參觀報名? ? ??上海國際客車展展位預定